為什麼…小時候會因為得到一顆糖果而滿足!
為什麼…小時候會因為得到家人的注視而滿足!
為什麼…小時候會累到不能了 卻還是拼命往外跑!
為什麼…小時候掉了東西 睡一覺醒來就什麼也沒發生過!
慢慢的…長大了,得失心變重了,不再容易因為得到一顆糖果而開心。
活了二十多年了,回首過去才漸漸明白這道理。
簡單就是幸福!
星期一, 4月 18, 2005
逃避
「逃避」;這種人類特有的行為,可以分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也可說是兩個層次,先由心理上的逃避,在演變成生理上的逃避行為。
越到緊要的關頭,人們就越想逃避;逃避面對事情、逃避面對決定、逃避面對人群、逃避面對作業、逃避面對考試、這禮拜期中考,想逃!
討厭考試,可是卻又愛讀書的那種充實感,還記得曾聽過一句話:「沒有行動力就有壓力!」事實的確是這樣,因為許多原本預計月初完成的計畫,現在都還沒消化,一堆的事情,好煩!
現在卻充滿無力感,還蠻想念高中的感覺,大家一起在教室,為著未來所努力,那種感覺好令人感動。現在的生活,似乎總是一個人,沒有那種一起的快樂,很多東西,很多感覺,真的會在無形中消失;「把握當下!把握當下!」
越到緊要的關頭,人們就越想逃避;逃避面對事情、逃避面對決定、逃避面對人群、逃避面對作業、逃避面對考試、這禮拜期中考,想逃!
討厭考試,可是卻又愛讀書的那種充實感,還記得曾聽過一句話:「沒有行動力就有壓力!」事實的確是這樣,因為許多原本預計月初完成的計畫,現在都還沒消化,一堆的事情,好煩!
現在卻充滿無力感,還蠻想念高中的感覺,大家一起在教室,為著未來所努力,那種感覺好令人感動。現在的生活,似乎總是一個人,沒有那種一起的快樂,很多東西,很多感覺,真的會在無形中消失;「把握當下!把握當下!」
星期日, 4月 17, 2005
疑惑
今天在國外線上新聞廣播聽到,剛去世的教宗是反對同性戀的,我不解為什麼宗教有此的不認同,在我的有限認知裡面,哲學和宗教的發源地都是在歐洲,這是它們擁有的共同背景,關於真正的發展歷史,我需要時間去尋找資料。
同性戀的發源地(如果有的話)是在哪裡呢?好有興趣想知道。我對同性戀認識不深,其實應該說沒有認識。姑且讓我作個假設,我認為同性戀是身體裡面的某些東西令人們對性的取向和大部份的人有著不同。
這不是它們所能控制的,就好像我們不會愛一個我們討厭的人。如果這是對的話,那麼為什麼宗教要反對同性戀?
同性戀的人們,並不是一些會破壞社會的人,他們只是兩個同性相愛,這和異性戀有何分別呢?除了他們不可以正常地延續下一代。是一個我需要去找答案的項目。
同性戀的發源地(如果有的話)是在哪裡呢?好有興趣想知道。我對同性戀認識不深,其實應該說沒有認識。姑且讓我作個假設,我認為同性戀是身體裡面的某些東西令人們對性的取向和大部份的人有著不同。
這不是它們所能控制的,就好像我們不會愛一個我們討厭的人。如果這是對的話,那麼為什麼宗教要反對同性戀?
同性戀的人們,並不是一些會破壞社會的人,他們只是兩個同性相愛,這和異性戀有何分別呢?除了他們不可以正常地延續下一代。是一個我需要去找答案的項目。
星期六, 4月 16, 2005
夢想
小時候,我們都有很多的夢想,問了很多沒有答案的話。
十五年後,跟朋友開始聊些主流話題,大學、明星、跟一些大家都搞不清楚的政治立場。二十歲開始,有些人進了大學,只會講一堆好聽話,沒有什麼十年計劃或夢想,每天下午一點才起床,有些人當兵當的很涼,有的被操的像狗一樣,沒有所謂公平立場,只有長官看你爽不爽,有的朋友出社會,滿嘴遠見理想的漂亮話,然後每天上班給老闆罵。
其實,我們從二十歲那年開始,就都沒有了夢想,因為這些太不切實際、太不恰當。當你說你要出國,大人就問:「有錢嗎?要去哪啊?去幹嘛?」然後就開始說你不懂事,說你不要老說一些有的沒有的。話聽久了我們似乎都疲乏了,於是漸漸地就把夢想給淡忘。十個朋友有八個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認為現在過完再說…。
這與環境、與社會有關係嗎?我無法說出完整的回答,但每當我在街上看見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拿出手機跟同學交換號碼,我會相信,二十年後的他們,或許不需要夢想。因為,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很想達成的事」了…!
十五年後,跟朋友開始聊些主流話題,大學、明星、跟一些大家都搞不清楚的政治立場。二十歲開始,有些人進了大學,只會講一堆好聽話,沒有什麼十年計劃或夢想,每天下午一點才起床,有些人當兵當的很涼,有的被操的像狗一樣,沒有所謂公平立場,只有長官看你爽不爽,有的朋友出社會,滿嘴遠見理想的漂亮話,然後每天上班給老闆罵。
其實,我們從二十歲那年開始,就都沒有了夢想,因為這些太不切實際、太不恰當。當你說你要出國,大人就問:「有錢嗎?要去哪啊?去幹嘛?」然後就開始說你不懂事,說你不要老說一些有的沒有的。話聽久了我們似乎都疲乏了,於是漸漸地就把夢想給淡忘。十個朋友有八個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認為現在過完再說…。
這與環境、與社會有關係嗎?我無法說出完整的回答,但每當我在街上看見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拿出手機跟同學交換號碼,我會相信,二十年後的他們,或許不需要夢想。因為,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很想達成的事」了…!
訂閱:
文章 (Atom)